近年来,京山市绿林镇厂河村坚持党建引领,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旅游资源,深入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积极探索民宿产业发展新模式,将发展民宿产业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,突出自然、文化、康养等特色,做精“山水、文化、养生、体验”旅游文章,让民宿经济成为助推乡村振兴、促进群众增收的“绿色引擎”。
“绿水青山”催生民宿经济
绿林镇厂河村聚焦做好“山水淘金、借绿生金”这篇大文章,依托国家4A景区绿林寨、美人谷、鸳鸯溪等旅游资源,坚持把发展民宿经济作为突破口,鼓励党员群众发展民宿产业,大胆尝试“农房变客房”模式。
2020年,党员周贤祥积极响应号召,返乡利用闲置宅基地,创建周国新民宿,配套了单人套间房、双人套间房和亲子家庭套间房等精品旅居户型。经过精致改造后,闲置房屋变成了“推窗闻鸟鸣,开门见山水”的高端民宿,备受游客青睐,“过路客”变成“过夜客”,“头回客”变成“回头客”,实现了村庄变景点、旧宅变民宿的美丽蝶变。
目前,厂河村共发展王家大院、鸿运来客栈、清水湾民宿等精品民宿8家,特色客房120间,优质床位130个,可容纳100余人食宿。
“配套服务”促进发展活力
“2016年我刚创办民宿时,村里人居环境和旅游配套设施还存在很多不足,游客体验感差,这一度影响民宿产业发展。”清水湾民宿负责人说。
为提升人居环境,提高基础设施支撑能力,厂河村积极争取200余万元项目资金,实施道路硬化1500米,新建滚水桥一座,休闲广场2个,长廊3个,沿路安装光电互补节能灯22盏,打造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花园等小生态板块,开展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建设。村民们还自发组建起了环保志愿队,定期开展卫生清洁活动,维护整洁环境。
“看着村里发展得越来越好,村民的主人翁意识也持续增强,对村里的建设也非常积极。”在厂河村党支部书记李仁洪看来,村容村貌的改变和民宿产业的发展不仅相辅相成,还促使乡村文明更进一步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通过完善路、水、电等基础设施,为民宿产业发展“锦上添花”,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绿林游玩。
“链上开花”拓宽富民之路
厂河村坚持产业化思维发展乡村民宿,统筹推进乡村民宿与餐饮、农业、购物、康养等领域深度融合,丰富旅游业态,延长产业链,通过亲子互动、垂钓、采摘、观光、农耕体验等“民宿+”模式,制作特色伴手礼,将本土生产的土鸡蛋、土蜂蜜、板栗及葛粉等农产品用小包装模式组合售卖,方便游客尝鲜采购;搜集一批本土美食菜肴,推出带有绿林元素的特色菜单,酶干鱼、板栗炖土鸡等原味特色风味美食,深受外地游客喜爱。
据悉,2024年,全村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400万元。
“百果园紧邻清水湾民宿,种植有桃、李子、樱桃、桑葚等共500余株,长势很好,4至8月正是采摘的好时候,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一边感受自然风光,一边体验采摘乐趣,靠着采摘游,我每年可增收8万元左右。”百果采摘园负责人钟传美表示。
来源:京山市融媒体中心
通讯员:刘琴蓉 张濛
一 审:邱超杰
二 审:余 琴
三 审:李旭飞
编 辑:王 静